教學文章

教學中的反思與疑難,提供老師們參考,讓我們在備課教學的路上不孤單。

全部 台語教學 教學思考 詞彙問題 語音漢字 語用問題 語法辨析 語法整理

「感覺」跟「覺得」哪裡不一樣?

陳怡靜
2020-11-01

「感覺」跟「覺得」這兩個詞語,結構的使用大部分相同,而語義也很相似,都關乎 “有所感”。大多數老師的回應是,「感覺」偏向情感,而「覺得」偏向想法、看法。 但是所謂“情感”跟“想法、看法”的具體明確的差異是什麼?

閱讀更多 >>

教「對不起」、「不好意思」前,我們該了解什麼?

吳珮文
2020-10-01

生活在台灣,時常可以聽到「不好意思」或是「對不起」這樣的詞語。謝佳玲(2010)指出,「不好意思」和「對不起」是華語道歉行為 的道歉核心語,不過,這兩個詞並非只能用於道歉,在請求和拒絕中也能使用。

閱讀更多 >>

再談「是...的」句:為什麼不能問“你是吃什麼的”?

陳怡靜
2020-09-01

我知道「是...的」句是用來追問更多訊息。但是可以追問「你是什麼時候去吃飯的」 、「你是怎麼去吃飯的」。但卻不能追問「你是 去哪裡吃飯的」、「你是去吃什麼的」,所以到底「是...的」句中可以追問哪些? 又不能追問哪些訊息呢?

閱讀更多 >>

詞彙教學重不重要?要教嗎?

陳怡靜
2019-12-25

到底詞彙應該怎麼教?或者應不應該教?其實有一些不同的意見。有的老師認為「詞 彙幹嘛教」,有的老師則認為「詞彙怎麼能不教」,老師們,你是屬於哪一類呢?在 教學之前,得先釐清確認教學理念與目標,這樣針對後面的教學設計才能擊中標的。

閱讀更多 >>

怎麼設計上課流暢的提問串

陳怡靜
2019-11-28

提問的重要,提問的優劣都一直談說,那到底要怎麼開始,又要怎麼改善提升?提問 是上課順暢、學習品質的關鍵,但前提是要知道在語言教學上,什麼是好提問?什麼 是不好的提問?才能針對問題改善提升。

閱讀更多 >>

提問標準的思考

陳怡靜
2019-11-18

有老師提出疑惑,為什麼提醒學生「請用“比”回答」不好呢?集中每堂課的教學重 點,不對嗎?不是要學生熟悉“比字句”嗎?我是這麼想的,若是我們不整理提供使 用目標句回應的情境提問讓學生去體會感受。學生到外面去,碰到真實交際情況,怎 麼能自然選取哪個句式來回應呢?

閱讀更多 >>

「V著」的持續跟「在V」的進行,差在哪裡?

陳怡靜
2019-11-12

上課的時候帶學生念課本的例子「外面下著雨呢」,學生問也可以說「外面在下雨」 嗎?這兩句一樣嗎?還是不一樣?

閱讀更多 >>

對話、短文教學到底重不重要?

陳怡靜
2019-10-12

「對話、短文」到底重不重要?這十幾年觀察下來,發現大多數的老師較輕忽「對話、 短文」的教學,重要性看得不如詞彙、語法教學來的重要。

閱讀更多 >>

零起點教學的幾個難(下)

陳怡靜
2019-10-09

「完全不會說中文外國人,到底怎麼開始呢?」、「該用哪種語言開始?英文,中文? 」、「該從哪裡開始?發音,自我介紹,還是第一課?」了解「零起點」的教學難點, 才知道怎麼對症下藥。

閱讀更多 >>

零起點教學的幾個難(上)

陳怡靜
2019-10-03

「完全不會說中文外國人,到底怎麼開始呢?」、「該用哪種語言開始?英文,中文? 」、「該從哪裡開始?發音,自我介紹,還是第一課?」了解「零起點」的教學難點, 才知道怎麼對症下藥。

閱讀更多 >>

「你都不知道~」 跟「你又不知道~」的差異在哪?

陳怡靜
2019-09-25

「你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跟「你又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這兩句話的差別在一 句加「都」,一句加「又」,到底使這兩句意思有什麼不同? 「都」跟「又」這兩 個副詞,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功能呢?

閱讀更多 >>

語言教學中所需的「情境」,要怎麼呈現?

陳怡靜
2019-08-04

在語言教學中「情境」很重要,我知道。但是找什麼樣的「情境」?教詞彙、語法句 型,還是教課文、或綜合練習時用呢?又該怎麼呈現呢?

閱讀更多 >>

「我就是」跟「就是我」有什麼不同?

陳怡靜
2019-05-22

「我就是」最常用的情境是打電話的時候,回應對方的,後面省略的對方所說的人名。 但,生活中也會說「就是我」,這個使用情境好像跟「我就是」不一樣,所以兩者的 使用與情境有什麼不同?

閱讀更多 >>

趨向補語的難難難(八)--複合趨向補語:V過來/過去

陳怡靜
2019-04-30

我們可以說「你從哪裡開過來的?」、「她剛剛就從你面前走過去了。」句中的「開 過來/走過去」是具體語義,比較容易了解。但「V過 來/過去」也有抽象語義嗎?

閱讀更多 >>

趨向補語的難難難(七)--複合趨向補語:V進來/進去、出來/出去

陳怡靜
2019-04-04

「客人走進來/去了」、「壞人跑出來/去了」語義具體易懂,就是從裡面跑到外面, 或從外面跑到裡面,有方向性。 但是我們也會說「室内裝修别忘了把動線考慮進去」的「考慮進去」,還有「把好麻 吉加進群組,將討厭鬼踢出去」的「踢出去」,這些的空間方向性在哪呢?

閱讀更多 >>

比較:「~起來」跟「~上來/下來/下去/」的不同

陳怡靜
2019-03-16

「~起來」跟「~上來/下來/下去」語義有相似重疊的部分,所以怎麼區別呢?如: 1.「跳上來」跟「跳起來」有什麼不一樣?2.「撕下來」跟「撕起來」呢?3.「留下 來」跟「留起來」呢?4.「做下來」跟「做下去」呢?

閱讀更多 >>

「Time-Duration」在動詞前跟動詞後有什麼不同?

陳怡靜
2019-02-25

可以說「這學期,我有三天沒去上課」,但卻不可以說「今年我很忙,一個禮拜不能 跟你去旅行」? Time-Duration的否定有什麼限制嗎?

閱讀更多 >>

「在+處所」應該放在主語之前,還是主語之後?

陳怡靜
2019-02-20

為什麼「在樓下哥哥做什麼」聽起來很奇怪?需要改成「哥哥在樓下做什麼」比較順? 所以「在+處所」在句中的位置有幾種,又有什麼不同的差異?

閱讀更多 >>

趨向補語的難難難(六)--複合趨向補語:V上來/上去、下來/下去

陳怡靜
2019-02-14

「我跑上來/去了」、「我跑下來/去了」語義具體易懂,就是從上面跑到下面,或從 下面跑到上面,有方向性。但「休息了吧,再跑下 去就倒了」這裡的「跑下去」卻是繼續跑的意思,而非方向性;到底「上來/上去/下 來/下去」搭配哪些動詞?有多少不同的語義呢?

閱讀更多 >>

趨向補語的難難難(五)--複合趨向補語:V起來

陳怡靜
2019-01-23

我們中文的「V起來」,一下子是「請你站起來」,一下子又是「這張椅子坐起來很 舒服」。到底「V起來」有幾種意思啊?複合趨向補語向來都是外籍學生學習的難點, 除了具體語義之外,還有抽象語義。我們先從「V起來」來介紹吧!

閱讀更多 >>

「天氣熱嗎」跟「天氣熱不熱」一樣嗎?

陳怡靜
2019-01-13

「嗎」問句不等於「V不V」問句嗎?兩種問句的疑問性質一樣嗎?在結構上,兩者有 時可以互換,有時又不能互換?差異在哪?什麼時候可以互換?什麼不能互換?

閱讀更多 >>

再思考:一樣是單音節形容詞,為什麼不能重疊(AA)呢?

陳怡靜
2018-12-26

上一篇懸而未決的H類形容詞,跟G類一樣都不是屬於五種感官可立即辨知之類的, 而是偏重主觀判斷的性質,但G類能重疊(使用上有些限制);而H類卻無法重疊,為什麼?當中有什麼差異?

閱讀更多 >>

哪些形容詞可以進入「AA」重疊式?

陳怡靜
2018-12-10

「鼻子高高的、嘴巴小小的」談得是單音節形容詞的重疊,但是並不 是全部的形容詞都可以重疊呢。比如,我們就不會說「東西貴貴的、學校近近的」。 能不能重疊,有沒有什麼規則呢?

閱讀更多 >>

浩瀚無邊的語氣詞(二)--「嗎」的面貌

陳怡靜
2018-11-26

「嗎」放在陳述句的句尾,就變成是非問句,用來詢問對或錯。但是不是也有不用來 問問題的「嗎」呢?

閱讀更多 >>

浩瀚無邊的語氣詞(一)--基本介紹

陳怡靜
2018-11-12

「他正在睡覺」跟「他正在睡覺呢」,多了「呢」有什麼差別?除了「呢」,還有 「吧、啦、啊」,在句尾放上這些語氣詞又會有什麼不一樣?

閱讀更多 >>

進度與吸收之間的拿捏

陳怡靜
2018-11-05

學校、機構也這樣要求老師:「這學期要上完10課。」、「這是密集課程,8週要完 成15課」,一味追求短時量多,急速達量。問題這樣真的能達標?紮實穩固運用的達 標嗎?這是吸收與成效的問題,而不是時間快慢的問題!

閱讀更多 >>

趨向補語的難難難(番外篇)--簡單趨向補語的總比較

陳怡靜
2018-10-31

以「寫同學的名字」來看,加了不同的趨向補語,各有什麼側重語義呢?如:「寫『上』同學的名字」、「寫『下』同學的名字」、「寫『出』同學的名字」、「寫『起』同學的名字」。

閱讀更多 >>

趨向補語的難難難(四)--簡單趨向補語:V進、V出、V起、V開

陳怡靜
2018-10-20

簡單趨向補語只剩下「V進、V出、V起、V開」這四個,感覺好像沒「V上」跟「V下」 那麼複雜,是嗎?是~吧?至少沒有上幾篇那些那麼難。像「走進教室」、「掉進水 裡」是空間的進出,很容易理解的;但「聽進勸告」、「吃進營養」這些呢?

閱讀更多 >>

教學簡報的目的與思考

陳怡靜
2018-10-16

各位老師是怎麼看待教學中的「簡報」使用呢?商業簡報到處談,說著三大要點、四 大禁忌、五大守則的,能套用在教學簡報上嗎?投影片字越少越好------語言教學, 字怎麼少?一張只放一個重點------好像行,但上課節奏就拖了?圖像與照片是王道 ------抽象意思怎辦?語言教學用的簡報有什麼要點、禁忌跟守則嗎?

閱讀更多 >>

「大量重複」與「凸顯差異」哪種效果比較好呢?

陳怡靜
2018-10-10

一般教學都強調「熟能生巧」、「大量操練」還有「精講多練」,學生的 學習成效靠這幾個技巧就行了嗎?在語言教學裡,「重複」是有必要的,但學習成效 是靠這個關鍵產生的嗎?在教的過程中,是否忽略了(新)概念建立的認知過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