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華語語音教學,給新手老師的幾點提醒

華語語音教學往往不像詞彙或語法教學一樣受重視,語音教學內容的討論也相當的少。一般來說,有些入門課程會安排一個語音階段,通常約6至10課時上下,有些則無,而是將語音教學分散於各課進行發音操練。

從事華語師資培訓這些年來,發現許多新手老師普遍有這樣的教學誤解──語音階段就是把〈漢語拼音方案〉或是〈注音符號〉教完、教好,然後語音教學的任務也就完成了。針對這樣的教學誤解,葉軍(2004)、毛世禎(2008)均提到把語音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到跟〈漢語拼音方案〉一致,將會導致語音教學內容的不完整,而且,這也是造成語音教學各種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次文裡,我約略整理了有關語音教學的幾點提醒,提供給新手老師備課或教學時參考。

1. 語音教學不是只教一套拼音符號

具體的語音教學內容有哪些?

葉軍(2004)針對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提出一份「語音項目的初步設計」,內容包括韻母、聲母、聲調、音節、漢語拼音方案及語句韻律共六大項,每一項下面再列出詳細的教學重點。舉例來說,這張「清單」的第一項〈韻母〉列有19個重點內容,包括單韻母的唇形圓展、舌位前後、複韻母uo, ou和單韻母o的比較,以及前後鼻韻母的教學重點等;在第五項〈漢語拼音方案〉則列有5個要點:拼音認讀、ju, qu, xu(有關ü的拼寫規則)、-iu, -ui, -un(有關iou, uei, uen的拼寫規則)、字母i的讀法以及字母e的讀法。上述要點均是外國學習者學習華語語音的重點及難點,可見只教完〈漢語拼音方案〉或任一種拼音系統,都無法等同教完華語語音教學的全部。

2. 沒有拼音符號就無法教語音?

釐清了語音教學內容後,新手老師還要認識的是,對學習者來說,語音與拼音符號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發音關係。也就是說,學生並不是看著拼音符號自然就能發出該符號所記錄的語音,而是,老師教出了某個語音,然後再教學習者一個記錄該音的符號,而這個語音是可以用任何拼音系統,甚至任何符號來標注的。比如si和ㄙ都用來標注華語舌尖前清擦音,ai用兩個元音音素記錄了一個前響韻母,ㄞ則只用一個注音字形來標注同一個複韻母。這提醒我們,語音教學是教語音,如果本末倒置,拼音符號便很容易成為語音教學的障礙。如〈漢語拼音〉使用字母,學習者容易因母語的干擾而把不送氣音發成濁音、把複韻母的韻尾發得過度飽滿,或將舌尖元音i等同舌面元音i;而〈注音符號〉則因無法由字形看出組成的音素,更需要一套有效的語音教學方法,使因字形引起的難點能降到最低,否則將浪費掉許多寶貴的課堂時間。

在此提醒新手老師,在教語音前能先對「拼音符號僅是語音教學的輔助工具」有清楚的認識,並能認知教語音就算完全不用拼音符號也不足為奇的,特別是學習對象是孩童時,拼音符號更不應作為語音教學唯一手段。語音教學是老師將精力放在如何引導學習者循序漸進、有跡可尋地,自主發出正確的語音的方法上,而不是要求學生記憶拼音符號,再辛苦地為學生糾正因拼音符號本身的難點而造成的發音偏誤。

3. 語音教學的備課

不知何故,語音教學常常離不開母語者的學習方式。舉例來說,聲母一律從不送氣音往下教(殊不知不送氣音最容易與濁音混淆發音)、聲母的發音部位忽前忽後(母語者沒問題,外國學習者呢?)、韻母先教單韻母(這些單韻母之間的舌位高低前後、口形大小圓展的關連為何?),聲調先教四聲再教連調(超音段的學習難點與母語者完全不同一回事),至於連讀變調、音節拼合教學、停頓及重音詞等教學,則往往自動被疏忽。

對我來說,語音教學從實質內容來看,跟詞彙、語法的備課是完全一致的。

授課前最好先知道多少課時教多少內容、這些內容各有哪些特點、內容與內容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哪些內容能整合在一起、哪些內容最好與其他教學內容配合、需要設計哪些練習單、安排哪些教學活動、如何進行評量、如何補救等等。而對教學內容的歸類、教學單元的安排,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等,這種種的前置作業都是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讓學習者能迅速、有效地掌握教學內容。讓我們以主題是「租房子」這一課的詞彙為例:找、房子、上網、租、租屋廣告、公寓、套房、附、家具、家電、租金、押金、水電費、房東、室友、衛浴設備、大樓、簽約、遠…等。你會如何為上述詞彙分類呢?語音教學也一樣。如果課前不先對教學材料進行分類歸納、設計教學方法及安排教學活動,實際授課時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而且對教學內容訂定的分類條件不同,分類的結果也會不一樣,也才能在課堂上依照不同教學需求,變換分類來進行教學,這包括聲韻母、聲調及連調、詞重音、停頓、凸顯焦點詞等全部的語音教學內容。例如,以下是針對聲母發音部位的幾種分類,如果主題變換成聲母的教學方法那麼就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 發音部位的前後區分:
    由外往內分別是:b p m(雙唇音)→f(唇齒音)→z c s(舌尖前音)→d t n l(舌尖中音)→zh ch sh r(舌尖後音)→j q x(舌面前音)→g k h(舌根音)
  • 與舌尖作用的發音部位區分:
    • 上齒背:z c s
    • 上齒齦與硬顎交界處:d t n l
    • 前硬顎:zh ch sh r
  • 與唇或齒作用的發音部位區分:
    • 雙唇音b p m:雙唇
    • 唇齒音f:下唇內側
  • 與前硬顎作用的發音部位區分:
    • 舌尖音:zh ch sh r
    • 舌面音:j q x

4. 以學習者為中心

試想你正開始學法語,你的法語老師正在教你發音,他拿起lumière圖片說「"è" est le "è" de "lumière"(è就是lumière的è)」,這跟華語老師教「ü」時跟學生說「『ü』就是『浴缸』的『ü/yu』」一樣讓人摸不著頭緒,這是教學時忽略以學習者為中心,缺乏針對性的錯誤教學範例──並不是語音教學不能使用詞彙,而是這個教學方法適合母語者,母語者是先會說話才學拼音符號,自然理解"lumière"或「浴缸」的意思,此時給予詞彙的發音連結,能對母語者學習起正面的作用。

再以音節教學為例,母語者習慣在拼合聲韻母時先唸出聲母的讀音,如b(讀音帶e音)、a→ba──自動在拼合時去e音。有別於母語者,對外華語教學或華語為二語的學習者應更適合使用直接發音方法:拼合時先發韻母a音,再將聲母與韻母拼合直接發ba音(a→ba)。這是因為直接發音的教學法能起避免讓學習者發出華語不存在的音節(如b p f的讀音),減少不必要的教學負遷移的作用。

5. 華語語音有華語語音的規矩

語音的規矩指的是語音的特點,特點是比較來的。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語音特點,學好一種語言的語音,指的是能正確感知,並能在發音上掌握該語音的特點。以下列出華語語音的幾個重要特點,這些語音特點應該在語音教學時不厭其煩地重複和加強。

  • 語義區辨不在清濁對立,而是送氣與不送氣的區別,如「跑了」「飽了」的p和b
  • 發音時除兒化、啊連讀跟少數用語,一字一音節,音節間不連讀,如qǐngwèn不能發成qǐng gùn
  • 複韻母的韻尾強調口形,韻尾元音音不發完整,如ài不能發成à yī
  • 鼻韻母的輔音韻尾n和ng不發音,如shàng不能發成shàng ge
  • 有聲調,但四個聲調不是全面性地分布在每個音節上
  • 在語流中,聲調的調形不變,調值會改變,如「再見」一詞前後音節的調值不同

6. 順序、順序、順序

找出哪些音是一夥的,哪個先教哪個後教,順序對教學的設計始終很重要。以韻母a i u ai ao為例,它們因組成音素的關係能被歸成一夥的,並由音素的組成得出a i u應該先教,ao和ai後教。因此,教學時教師示範了a, i, u 發音後,就能因為音素相同的關係,很快地導出ai, ao(ao寫ao,但發au音) 兩個複韻母(示範發音時要凸顯元音韻尾不發完整的特點)。再以o e ê ou ei為例,它們因口形大小、圓展的關係能被歸成一夥的。教學時,以已學的a和 i口形為舊知,由i口形變大導出同為展唇音的ê音;或由已學的a和u口形為舊知,由u口形改變口形大小導出同為圓唇音的o音;或由o的圓唇口形為舊知,改變唇形導出展唇e音,並在發音時帶出動程;或以ai, ao 兩個複韻母的導出方法教另兩個複韻母ei和ou,並於教學時,再次強調元音韻尾不發完整的特點。

我們可以比較母語者如何帶念韻母的呢?如果按照母語者的習慣,順序將是:a o e ê ai ei ao ou …,如依此順序教學,外國學生是不是得依賴自己整理這些音素之間的關連,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造成o ou e ê不分,或將ao發成a+o呢?因此,順序、順序、順序,切記學術順序不等於教學順序。

最後要提醒新手老師的一點是,語音教學設計最好要能凸顯學習者母語與華語語音的對比,並針對差異或容易混淆的部分設計足夠的操練,但是,教師與學習者都要體認語音的習得不是一蹴可幾的。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最好是能提供學習者正確發出一個又一個發音的學習途徑,這個教學設計必須是有系統的,且符合「由易而難,以舊帶新」的教學原則,唯有這樣,學習者才能知其然地持續反覆練習,並培養出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 葉軍(2004)。對外漢語教學語音大綱初探。載於〈對外漢語教學的跨文化視角─舊金山對外漢語教學學會議論文集〉。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
  • 毛世楨(2008)。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