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真大方---真心還是反諷?

教中級以來,「可」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很大的難點。它的難主要反應在語義的複雜性。蔡沂庭(2014)梳理了「可」從先秦時代開始的歷時語義演變。由一開始的 「許可」到「可以、能夠」,再到後來的「反詰」、「猜測」,又從「反詰」中演變 出「否定」、「疑問」、「強調」,最後再從「強調」演變出「轉折」。再來,如何 從讀音來區分「可」的語義?比如:羅曉英、邵敬敏(2006)認為重讀時的「可」和 「輕讀」時的可語義不同。羅曉英、邵敬敏(2006:103-104)舉了兩個例子:

1

這下他好了。

2

不高興了。

他們認為例(1)中的「可」重讀時,表示真的、的確很好,強調「好」的程度高,屬於程度的強調;當「可」輕讀時,表示「這次對他來說好了」,強調的是「好」的變化,表示輕微的轉折,帶有意外的語氣。又如例(2)中的「可」重讀時,強調非常不高興,想要讓聽者確信這一個事實。但如果「可」輕讀的時候,則表示出乎意料之外,隱含的意思是說話者認為「他不應該不高興。」然後,「可」究竟是語氣副詞、評估副詞還是程度副詞?以及它的核心語義是什麼?最後,「可」的語用解釋是什麼?

閱讀了這些資料以後,有時反而會陷入更深的迷惘中。因為教學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可」的所有語義和用法一次全部呈現。而且,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教材中出現的「可」,就會發現上述研究對「可」的語義區分,並不一定能夠用來解釋教材中的「可」,甚至不一定能被母語者所識別(比如重讀或輕讀的差異)。為何會如此呢?在翻閱了多篇研究之後發現,許多研究中「可」的語料都是單句。然而,蔡沂庭(2014)提到:「『可』應該從更長的上下文去體現本身的意義,從單句去看『可』的意義,並不全面。」(頁16)我個人非常同意這樣的說法。

因此,這篇文章想從《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出發,用上下文的方式討論一個現有研究中無法解釋的「可」的語義---反諷,並且試著調整一下教材上的練習。

視華B3的「可」的功能是不以為然,還是反諷?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第8課對這個「可」的說明是表示「不以為然」。但真的是不以為然嗎?我們來看《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第8課唯一出現「可」的課文:

3

建國:

(拿出可樂)來,一個人一罐,我請客,別客氣。

美真:

你今天可真大方!

偉立:

那是因為他昨天剛拿到第一次打工賺的錢。

台麗:

哦?那是該好好地慶祝一下。

美真:

才請我們喝一罐可樂,太小氣了吧?該請吃大餐才對。

這段課文描述了四個朋友之間的互動。建國請大家喝可樂,美真的反應是「你今天可真大方」。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請喝可樂其實算不上是什麼大方的事。因為可樂的單價並不高,請喝可樂離一般認知的「大方」可能還有一段距離。那麼,為什麼美真要說「你今天可真大方」呢?這個句子是否有言外之意呢。下文中可以找到解答。偉立的話說明了建國請喝可樂的原因,看起來是一個中立、客觀的說明。

然而,台麗和美真的話語則透露出了玄機。台麗說「該好好地慶祝一下」,顯示台麗認為拿到第一次打工賺的錢,不僅僅是薪資本身,還有其他象徵的意涵在其中,比如真正獨立了。故,就算不盛大地慶祝,也絕對不是一罐可樂就說得過去的。美真也附和這樣的言外之意,所以才會說「太小氣了吧?應該請吃大餐才對。」這兩句話不但把台麗沒說的都說出來了,而且也為「你今天可真大方」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語用理解情境。美真看到建國拿出可樂,再配合聽到建國所說「我請客,別客氣」,心裡想的可能是「你請客?只請一罐可樂?你好意思嗎?」。但是如果把這樣的話語說出口,就太直接且無禮了。在這種情境脈絡下,我們將「你今天可真大方」理解為一種反諷的方式,其實是合理的。

這種「反諷」的意味,在生活中的語料也可以發現。比如以下的四個例句:

4

兄弟,你可真聰明,把手機貼到同學的後面看,就不怕被打嗎? (https://kan.china.com/article/900909.html)

image1

5

一名男網友在PTT以「毀了一個端午節,還想再毀一個中秋節嗎」為標題發文,表聽聞陳時中警示「年輕人防疫鬆懈」這一句話後,讓原PO對三級疫情警戒感到憂心,「現在可好啦,看樣子端午節一樣也得在家待好待滿,再這樣下去,沒疫苗,你各位又鬆,會不會搞到連中秋節只能戴口罩烤肉?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G8Rpay)

6

關於旅行很多人總是會這樣說:「等我有了時間,就去週遊世界」,「等我有了錢,就去旅行」。等我……也有一部分人會這樣說:「又去旅行,你可真有錢啊」。我清楚地看到這句話折射出與我完全相反的價值觀。旅行一定要很有錢嗎? (https://kknews.cc/zh-tw/travel/e8rz2v4.html)

7

我恨你,恨不得扒你的皮,喝你的血。但我們彼此彼此吧,葉依依你也手段高超的很,現在蕭家失勢,你可滿意了? (http://tw.xsw456.com/text/18702/ben/106.html)

從例(4)來看,說話者口中的「兄弟」是那個把手機貼在同學背後的人。說話者說「你可真聰明」、「就不怕被打嗎?」一般來說,聰明是恭維而且正面的話語。聰明跟被打之間不存在直接而明顯的因果關係,反而是愚蠢才比較容易被打。這個反差的用法,再加上圖片,我們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反諷的意味。

再來看例(5)。如果防疫嚴格,三級警戒解除,端午節是可以比較自由地移動和慶祝的。然而,因為年輕人防疫鬆懈之故,現在端午節得在家待著,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好,然而現在卻發生了。因此說話者用「現在可好啦!」作為一種反諷。

例(6)中「又去旅行了」代表說話者應該常常旅行,而「你可真有錢啊!」顯示了一部分人的思維,那就是旅行是很花錢的,常旅行的人必定很有錢。然而,說話者所說的「與我完全相反的價值觀」和「旅行一定要很有錢嗎?」兩句話,暗示了兩件事:第一、旅行不必是有錢有閒之後的選項;第二、旅行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所以,「你可真有錢啊」可以反諷兩件事:第一、那些人認為說話者是個遊手好閒的富家子弟,不用為了生活忙碌,故可以時常出國。第二、那些人想諷刺說話者不把錢省下來,反而花費在「旅行」這個不那麼必要的事情上。

最後是例(7)。整個語料呈現出濃濃的仇恨感,而「滿意」一般是用在比較正面積極的詞語。根據內容,我們可以推論說話者可能是蕭家的人,而聽話者可能是蕭家的仇人。對話雙方應該是敵對的狀態,所以說話者才會用「你可滿意了」來反諷聽話者看到他人不幸,心裡應該很滿意、快活吧!

「可」在句中的位置與前提

從形式上來看,這種反諷的用法都會將「可」放在用以反諷的那個詞句中。比如「可真聰明」、「可好了」、「可真有錢」、「可滿意了」。至於「可」之後是否要使用「真」或者是「太」這類程度副詞,或者是在何種情況下要使用,我們之後有機會可以再繼續討論。

本文從語用的推理上來看,「可」會使用在主要反諷的言語成分之前。另外,上述的例句中,「可」之所以能清楚呈現其反諷的意味,是因為前後文中的其他內容對照之下產生的。比如:「聰明」和「被打」;「好」和「憂心」與「在家待好待滿」;「有錢」和「相反的價值觀」以及「不一定要有錢」等等。如果只有單句,「你可真聰明」或「你可真有錢」是無法知曉究竟是真心稱讚,或者是反諷。這告訴我們,要理解或練習「可」的語義和用法,一定要有前後文。然而教材中的練習是怎樣的呢?教材的練習是要學生把「可」放在句中合適的地方:

8

誰說王大年什麼都不懂,他知道的事情多呢!

9

我不像你這麼有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在例(8)中,母語者都知道要把「可」放在「他知道的事情多呢!」這個句子中。但是,「他知道的事情可多呢!」究竟是怎樣的語氣呢?是真心的嗎?還是反諷?這裡我們無從得知。而且,就算學生知道要把「可」放在第二個句子中,卻也很難理解這個「可」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把例(8)改成這樣:

10

陳小姐:

那個王大年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其實他什麼都不懂,總是給大家找麻煩。

李先生:

誰說王大年什麼都不懂,他知道的事情多呢!你看,他還會用電腦呢!

陳小姐:

電腦誰不會用!

把單句變成對話之後,「他知道的事情可多呢!」的反諷意味就出來了。練習的時候,不是先讓學生把「可」放進句子裡,而是先透過提問,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個反諷的意思。然後找到對話中最直接執行反諷功能的句子,「可」要放在這個句子中。如此一來,學生就會知道可應該跟哪個句子在一起了。

例(9)也是一個語義模糊的句子。「我可不像你這麼有錢」究竟是像教材說的「強調」?還是「不以為然」?我們認為基本上都不是,而是反諷,尤其後面說「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更是強調了說話者認為聽話者比自己有錢這件事。然而,聽話者是否真的達到一般人認知的「有錢」,其實並不一定。也有可能聽話者的經濟能力其實並不好,但是說話者因為某些原因而用「有錢」來諷刺聽話者,比如說改成這樣:

11

小張:

這個看起來不錯耶!而且在特價,你要不要一起買?

小王:

我不要。我可不像你這麼有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小張:

我想買這個想了很久了,趁現在特價才能買的。

例(11)中的對話如果只到小王,那麼小張是有錢人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從小張說「特價」、「想了很久了」和「趁現在特價」等等都可以知道他也許並不是富家子弟,而是和大多數人一樣的中產階級。想買東西的時候,得再三考慮。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小王對小張的經濟情況的理解,或者是對小張購物習慣的理解可能是有誤的,所以才會用「我可不像你這麼有錢」來反諷小張。補充了前後對話之後,學生可以對這個「可」有更多的理解。

我認為教材中的練習應該要補足前後文,這樣可以協助學生理解。此外,在練習產出時,可以給一個情境,然後老師和學生分別擔任對話中的兩人,由老師先根據情境發話,然後學生試著反諷。然後再給予不同的情境讓生生練習,或可稍微增加一點練習的效率。

最後,「可」真的是個大難題,這次花費了許多時間處理,之後有機會也要試著把《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第8課和第9課中,其他「可」的部分處裡處理。因為,閱讀、研究、釐清、思索是教學相長的具體展現。


參考資料: (按拼音順序排列)

  • 蔡沂庭著,《漢語副詞「可」的篇章、語用研究與教學應用》,2014,臺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論。
  • 羅曉英、邵敬敏著,〈副詞「可」的語義分化及其語用解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總第121期,頁102-107。
  • 溫鎖林,〈現代漢語的申辯口氣---兼論語氣副詞的研究方法〉,語言研究,2010年30期(1),頁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