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萌發觀點下的幼兒漢字書寫教學與活動設計

最近剛結束一場針對印尼華師開設的成人漢字師資培訓課程,這課程主要針對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學習漢字的教學策略。其中,字形教學方面談到經驗連結策略,也就是將學生個人的畫圖(塗鴉)經驗與筆畫規則(筆畫的書寫方向、筆畫的種類等)產生有意義的關己連結,之後再進入筆畫書寫教學。

第一天,課程在進入答問、討論階段時,有幾位從事幼兒教學的一線老師卻提到幼兒(三到六歲的學齡前兒童)識字及書寫教學所遇到的問題,如:班上小孩普遍不喜歡寫字、孩子不會用正確的筆畫筆順寫字、三歲到五歲的孩子該不該教寫漢字、如果教該怎麼教、教什麼、老師覺得不應太早教寫字,家長卻要求老師教等等的問題。當時我分享了教過的小一和小二僑生從畫圖開始學筆畫跟筆順的練習單跟教學成效,但這教學經驗並無法跟幼兒教學需求完全切合。於是,利用該課程第二次上課前的一週時間,我回頭找了一些讀寫萌發相關資料閱讀,並大略整理了一下此理論的重要概念。這篇文章主要內容便出自當時分享給這幾位一線幼兒華師的整理資料,以及一些當時依據讀寫萌發幾個主要觀點,在網路平台pinterest上找到可作為幼兒識字、書寫教學活動參考的範例。

首先,我們先了解什麼是讀寫萌發?

最早提出「讀寫萌發」一詞的是紐西蘭的Marie Clay。Clay 1996年在她的博士論文裡第一次使用「讀寫萌發」(Emergent Literacy)這個新觀點。「讀寫萌發」中的「讀寫」指的是閱讀和書寫能力;「讀寫萌發」指幼兒閱讀跟書寫能力的習得是一種自然且持續發展的過程,這過程跟幼兒習得口語的聽說能力一樣,都是在生活的情境中持續發展出來的,而且,幼兒的讀寫與口語能力的發展密不可分,可說聽、說、讀、寫互為效力。

下面列出幾點幼兒讀寫萌發的重要概念,教學活動設計也以此作為原則。

  • 幼兒的讀寫發展出自幼兒主動的需求。
  • 幼兒在生活中自然習得讀與寫的能力,讀與寫的能力是同時發展的。
  • 幼兒很早便從日常生活裡接觸文字的刺激,會主動地假設、驗證、發明,和建構與文字有關的讀寫知識,就如同他們主動地學習口語的聽和說的過程一樣。
  • 幼兒寫字動機的誘發比寫字的技能教學更重要,對幼兒讀寫上的錯誤應採取平常心,多鼓勵與支持,不應過於堅持正確性,或過度強調書寫技能的訓練。

此外,要注意的是,根據兒童的大小肌肉發展情形,順利的握筆寫字約在五歲半成熟,因此寫字訓練不宜太早;讀寫萌發的教學活動設計要能將幼兒自己的能力、經驗、興趣或需要密切的融入其中,因此,教師提供的讀寫經驗也要在一個個有意義的情境下進行。

接著,得觀察班上的幼兒讀寫能力的發展為何

讀寫能力的發展跟聽說能力一樣,有著不同的階段,並且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但要觀察幼兒的讀寫能力是否已萌發,需要透過一些行為觀察,假若幼兒有以下這些行為時,即代表讀跟寫的能力已萌芽。

  • 讀的萌芽通常開始於對生活情境中出現的文字和符號刺激的做出反應。比如唸出環境中的商店名稱、喜愛的食物名稱或日期、街道廣告、菜單上某個餐點、自己的名字、故事主角的名字、電視節目名稱、住家的門牌號碼等等。不過,幼兒認字是整個一起認的,比如看見「麥當勞」能唸出來並不是因為認識了「麥」「當」「勞」這三個字。因此,若未引導,幼兒也不會察覺閱讀時的文字方向,或一字通常代表一個音節的概念。
  • 寫的萌芽出現於當幼兒察覺文字就像看得見的語言,具有溝通、表意 的功能時,便會出現模仿書寫的動作。他們在紙上、書上、黑板上塗鴉、寫下自創的文字或符號、在紙上畫上格子,並在格子裡蓋字章、模仿大人寫字等。這時候成人不應將重點放在筆畫、筆順的正確與否或字體的工不工整等寫字技巧的表現上,而是從旁幫助幼兒在寫的萌發時期裡充分利用書寫進行溝通的各種嘗試,比如:給予較大的紙張、各種好拿好握的筆、字章、幼兒想仿寫的字、貼紙、甚至用來美化寫好的成品的工具等。

讀寫萌發觀點下的幼兒漢字書寫教學與活動設計

有別於讀寫萌發的觀點,傳統的書寫教學觀念認為學習讀和寫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開始,因此,幼兒還沒接受正式的讀寫教學之前,是完全不可能有讀寫能力的發展。許多家長也抱持這樣的觀念,所以急於要求孩子在進小學前最好已能寫注音、會寫字,他們將寫字的訓練單獨區分出來,重點放在孩子能正確地書寫漢字,以及能寫一定的漢字數量。

但做為幼兒華語老師,卻需要在對幼兒讀寫能力的發展有很明確的認識後,將讀寫與聽說教學結合起來,讓幼兒處在口語及書面語言並重的環境中,慢慢發展出識字及寫字的能力。而在這陪伴幼兒發展讀寫能力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情境課程設計有意義的識字活動,並為正確書寫文字訓練安排前置活動。

A. 識字教學

  • 1.認識自己的名字跟同學的名字
    讓幼兒在情境中意識到文字與意義之間的關係,老師可以幫幼兒把名字寫在紙上,寫好後,先唸出紙條上的名字給幼兒聽,再唸第二次的時候,老師可以用手指出唸到的字,這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漢字的閱讀方向,了解每一個字代表著一個字音。老師唸下一個幼兒名字時,也可以再把前一個幼兒的名字拿來做比較,加深幼兒對字與發音緊密連結的印象。最後讓幼兒拿到自己的椅子上貼好,每次上課坐下前都要先找找自己的名字,在找自己的名字的時候,也同時觀察到同學的名字,讓幼兒主動嘗試去認得某些相同或不相同的字。

(參考活動圖片出處:https://www.pinterest.com/themissgiraffe/_created/)

  • 2.認識故事裡與主角相關的描述用語
    老師可以讓幼兒先把故事裡的角色畫出來,然後在說故事時,邊將故事裡角色的名字、個性、描述等詞語寫下來。為了吸引幼兒對文字與角色的連結產生興趣,在進行提問、扮演、對話等教學活動時,讓寫著角色相關詞語的紙張或教具拿在孩子的手上,讓幼兒知道這些寫下來的文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讓幼兒自主決定是否唸出紙上認識的詞語,或讓幼兒交換著看,在進行口語交流時,讓文字也扮演一個有意義的角色。

(參考活動圖片出處:https://www.pinterest.com/themissgiraffe/_created/)

  • 3.主題與識字活動
    在一個以「日期」為主題的活動中,讓幼兒透過具體的文字教具理解日期的概念,「看懂當天的日期」、「談談當天發生的事」、「哪一天是誰的生日」這些話題都因應著主題而生。而幼兒則可藉由日復一日的反覆操作,漸漸地能在不同情境中認出相同的字。比如認識的「五」(星期五)出現在路名時(五福路)或商店廣告上(五折)時也能認出來。

(教學參考圖片出處:https://www.pinterest.com/chalkacademy/_created/)

同樣的,在一個以「天氣」為主題的活動裡,教師可以讓幼兒操作各種天氣的圖示,這些圖示下可以寫上詞語,並利用象形字的圖像,如「雨」、「日」、等引起幼兒對漢字字形的好奇心,因為象形字有相對具體的圖像,比文字由筆畫組成的抽象符號更容易被接受。對幼兒來說,只要是他們看得見的、可以觀察的或發生過的生活經驗,都可拿來當學習的主題。

(教學參考圖片出處:https://pin.it/1lA0Wcq)

  • 4.字形的聯想
    對字形的聯想有字形與字義的聯想,如下面的圖即是,學生A在「裡」塗上亮黃色代表開了燈,因為屋子「裡」有人,所以燈亮著;學生B則在「外」的右邊偏旁畫上了茂密樹葉,因為樹在外面,所以「外」也記住了。還有對字形與字音的聯想,比如,學生C將「左」下面的「工」和「z」做了連結,於是記住了「左」這個字的發音是zuǒ。

  • 5.從整字到部件的活動
    這個模版,老師可以設計跳格子组字成句,也可以設計成跳格子組部件成整字的活動,唯一要注意的是幼兒的發展如果還不到能識別單個字的階段,那麼就不適合進行這個活動。如果課堂中教注音符號,那麼也可以用來當注音拼音練習,讓孩子聽一個字音或一個詞語,然後在格子中找到對應的注音符號,並將注音指出來或把拼寫好的注音仿寫出來即完成。

(教學參考圖片出處:https://www.pinterest.com/Playdough2Plato/_created/)

  • 6.認相同部首、偏旁、部件的活動
    無論是翻牌找相同部首或相同部件,或在紙卡上寫出部首讓幼兒在幾個字中找出跟提示字一樣部首、偏旁或部件的字,這些訓練都可以培養幼兒識字的速度跟正確度。我常把這樣的活動命名為「找出誰跟誰是一夥的」,活動前,老師先透過講解、動作、教具說明活動如何進行,比如拿出各種不同顏色的筆,讓幼兒將同樣顏色的筆拿出來放在一起(歸類),或是將筆帽拿掉,讓幼兒幫忙找到每枝筆的筆帽(配搭),教師在活動進行前盡量用具體直觀的方式引導幼兒進入教學訓練。

(教學參考圖片出處:https://www.pinterest.com/)

B.寫字教學

本文並不建議幼兒太早開始進行寫字的技能訓練,而是老師能將漢字的字形特點有意識地融入兒童早期讀寫萌發的塗鴉、仿寫行為裡。比如,老師意識到漢字的筆畫特點是有一定的方向,橫筆得由左到右寫、撇筆是由右上往左下寫,挑筆正好相反,要從左下往右上書寫;筆順有先橫後豎、先撇後捺、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等許多既定的規則外,漢字還有走捷徑的概念,也就是每一筆的止筆處離下一筆的起筆點應該是最近的距離。教師在意識到這些字形上的特點後,才能結合主題課程進行漢字書寫的前置活動:畫畫。

以下舉三個例子說明。

  • 1.在「水果」的主題課程裡畫水果
    老師也可以先以誇張的動作示範如何將西瓜「由上往下」切開,再「由左往右」的橫切,並「從右上往左下」「左上往右下」各切一刀,最後再讓幼兒看著西瓜的圖片(如下)畫西瓜,觀察幼兒畫這些西瓜時是如何畫這些不同方向的直線的,是否能讓每一次的畫圖經驗成為書寫漢字筆畫時有意義的經驗連結。要注意的是老師在進行示範時,如果是面對學生則要以學生所見的為準改變方向。

  • 2.在「買東西」的主題課程中設計需要購買的物品
    這些物品在不同的商店販賣,商店分別在不同的路上。藉由走最近的路去購物的概念,引導幼兒在開始寫漢字時,也認識到漢字走捷徑的概念。如,下圖讓學生以不同的筆畫作為起筆寫完「也」字,讓學生思考、比較怎麼走,路是最近的以後,再以正確的筆順書寫漢字,體會漢字「走捷徑」的意思。

  • 3.在「交通工具」的主題課程,讓幼兒畫長長的鐵軌
    畫的時候先畫兩條較長的橫線,再畫上鐵軌枕木的垂直線條,這樣也可以建立筆順「先橫後豎」的概念;或是利用方形紙盒模擬房屋,讓幼兒操作把家具都搬進屋子裡去後,最後關上門的動作,以作為未來寫「口」「日」等字形時,最後一筆「關門」的經驗連結。

本文對於幼兒讀寫萌發部分的介紹仍然非常簡略,尤其幼兒的語文教學跟幼兒本身認知的發展密不可分,需要對這方面有更多涉獵的老師提供更多的意見。本文僅嘗試就師資培訓課程裡的一線幼兒華師所碰上的苦惱,提供一些教學建議。至於,本文在第一段裡提到的成人漢字字形教學也是將成人兒童時期的塗鴉經驗連結到漢字書寫的教學裡,這部分希望在下次的文章裡跟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 黃瑞琴(1997)。幼兒讀寫萌發課程。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 張麗玲(2009)。從讀寫萌發的觀點探究主. 題課程中的語文經驗──米飛妹妹的. 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吳霓虹(2016)。融入環境線索的漢字教學活動分享—以筆畫教學為例。《華語期刊》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