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時分》— 華語老師的教學生活小宇宙
一個為華語老師量身打造的節目,陪你聊聊教學大小事、交換經驗心情,
也讓我們在這份不容易的工作裡,找到支持、共鳴與前進的力量。
從教室現場的甘苦談,到教材設計的眉角分析;
從語言教學的理念分享,到海外經驗的第一手觀察,
我們一起用輕鬆無壓力的方式,悠遊在華語教師的世界中。
也許你正備課備到頭昏、也許你剛下課還來不及喘口氣——沒關係,
來聽聽我們的節目,讓《下課時分》陪你一起放鬆補氣,重新整隊再出發。
📌 節目資訊
- 播出時間|每週三 上午 11:00
- 單集長度|約 25~35 分鐘
- 主持人|陳怡靜、吳珮文
- 收聽平臺|請點我
🎧 節目內容有哪些?
我們的節目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內容:
💬 聊談主題 :由怡靜老師與珮文老師一起聊聊教學現場的各種經驗,包括:
- 華語教師的教學挑戰與成長歷程
- 與學生互動的觀察與反思
- 教師職涯與生活平衡
- 華語教學的發展趨勢、文化議題等
📚 主題系列 :我們也持續製作各式專題系列,包含:
- 《海外教學經驗分享系列》
- 《如何學好中文系列》
- 《新手老師成長系列》
- 《詞彙教學的 Big Picture》
- 《數字系列》
- 《備課沙龍》
未來還會不斷拓展新主題,敬請期待!
🧁 輕鬆小品單元(每集最後3-5分鐘)
節目尾聲的幾分鐘,是我們特別為老師準備的輕鬆時光,不只放鬆、也能補充實用觀念與教學靈感。
目前共有四種類型的小品內容輪流登場:
- 《備課小教室》:提供實用的備課技巧、引導句型、活動靈感,讓你下次上課更有方向。
- 《教室裡的小故事》:分享我們在教學現場遇到的真實故事,有時溫馨、有時哭笑不得,希望也喚起你的共鳴。
- 《文化小知識》:快速補充一則有趣又實用的文化內容,適合隨時拿來當作課堂素材。
- 《概念小學堂》:用簡單的語言講解教學理論與語言學概念,幫你慢慢建立理論脈絡與知識感。
這些小品雖然短,卻能在你忙碌的教學生活中,點亮一個新的想法 ✨
📂 節目集數列表
第七季
- S7E1:實習不是打雜,觀課不是打分數—大小老師的觀課默契課 🎧我要聽
第六季
- S6E15:學生動機低、愛玩手機、會作弊?來聊聊新南向與國際專班的教學難題 🎧我要聽
- S6E14:「說的和聽的,都需要練習」——在點評與回應中學會教學對話 🎧我要聽
- S6E13:從被潑冷水的試教現場,聊聊什麼才是有意義的語言教學 🎧我要聽
- S6E12:以為加個情境、練練話術就是語用教學?小心教錯了! 🎧我要聽
- S6E11:PPT做那麼多,是怕忘詞還是教學設計不夠強? 🎧我要聽
- S6E10:你的課是在教與練,還是在按下一頁? 🎧我要聽
- S6E9:備課沙龍(17)——「過了」還是「經過」?小地方的大學問 🎧我要聽
- S6E8:海外教學經驗分享系列——在德國教中文:語言、文化與教學現場(下)(feat.林君萍老師) 🎧我要聽
- S6E7:海外教學經驗分享系列——在德國教中文:語言、文化與教學現場(上)(feat.林君萍老師) 🎧我要聽
- S6E6:數字系列——老師的五種NG行為 🎧我要聽
- S6E5:不是台灣人,也可以教華語嗎? 🎧我要聽
- S6E4:新手老師成長系列(4):從零到實戰,培萱老師的成長之路(下)(feat.吳培萱老師) 🎧我要聽
- S6E3:新手老師成長系列(4):從零到實戰,培萱老師的成長之路(上) (feat.吳培萱老師) 🎧我要聽
- S6E2:備課沙龍(16)—「我不會去」還是「我不可能去」? 🎧我要聽
- S6E1:檢視你的人生投資 🎧我要聽
第五季
- S5E15:年終回顧—12場講座的旅程紀錄 🎧我要聽
- S5E14:數字系列—最難教的五課 🎧我要聽
- S5E13:第一眼看教材,你在想什麼? 🎧我要聽
- S5E12:數字系列—教材中有,但生活中少用的五個語法 🎧我要聽
- S5E11:新手老師成長系列(2)——爲愛遠走印度教中文的音樂老師(下)(feat.陳家慧老師)🎧我要聽
- S5E10:新手老師成長系列(2)——爲愛遠走印度教中文的音樂老師(上)(feat.陳家慧老師)🎧我要聽
- S5E9:如何當一個有禮貌的請教者? 🎧我要聽
- S5E8:PPT張數多少才夠?—課程設計的關鍵細節 🎧我要聽
- S5E7:語言教學的真諦:聊天與教學的分界 🎧我要聽
- S5E6:提問優劣的鑑別原則 🎧我要聽
- S5E5:擒賊先擒王—問題教學的根本原因 🎧我要聽
- S5E4:課堂中的隱形殺手—學習困難和學習障礙 🎧我要聽
- S5E3:台灣人當然會說中文,不是嗎? 🎧我要聽
- S5E2:學生對我的問題興趣缺缺,怎麼辦? 🎧我要聽
- S5E1:「別花太多時間備課」,你認為呢? 🎧我要聽
第四季
- S4E25:同國籍分組,你怎麼看? 🎧我要聽
- S4E24:「備課」的水很深!—備課實例討論 🎧我要聽
- S4E23:個人特質與魅力是吸引學生的萬靈丹嗎? 🎧我要聽
- S4E22:這些話,怎麼說比較好? 🎧我要聽
- S4E21:數字系列——最難教的五類詞(3):動詞 🎧我要聽
- S4E20:再談備課和語言教學聊天化 🎧我要聽
- S4E19:對臺灣華語而言,中國用語是「入侵」還是「接觸」? 🎧我要聽
- S4E18:〈師說〉新解—是網紅還是老師? 🎧我要聽
- S4E17:數字系列——最難教的五類詞(2):副詞 🎧我要聽
- S4E16:數字系列——最難教的五類詞(1):名詞 🎧我要聽
- S4E15:資源無償共享,你同意嗎? 🎧我要聽
- S4E14:老王賣瓜—華語老師角色的創建和成長 🎧我要聽
- S4E13:海外教學經驗分享系列——自稱專業陪「聊」的華語教師(下)(feat.解麗琪老師 ) 🎧我要聽
- S4E12:海外教學經驗分享系列——自稱專業陪「聊」的華語教師(上)(feat.解麗琪老師 ) 🎧我要聽
- S4E11:數字系列——最難教的五個語法點(下) 🎧我要聽
- S4E10:數字系列——最難教的五個語法點(上) 🎧我要聽
- S4E9: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嗎? 🎧我要聽
- S4E8:新手老師成長系列——斜槓教華語的總監助理(feat.吳佳憲老師 ) 🎧我要聽
- S4E7:華語教學有幾種樣貌? 🎧我要聽
- S4E6:備課沙龍(15)—「著」的問題與教學(下) 🎧我要聽
- S4E5:備課沙龍(15)—「著」的問題與教學(上) 🎧我要聽
- S4E4:你說的華語「標準」嗎?(2)—華語教學對「標準」應有的態度 🎧我要聽
- S4E3:你說的華語「標準」嗎?(1)—「標準」的定義與沿革 🎧我要聽
- S4E2:數字系列——五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棘手問題 🎧我要聽
- S4E1:數字系列——教學經歷中曾犯過的五個錯誤 🎧我要聽
第三季
- S3E25:近期職場觀察心得 🎧我要聽
- S3E24:備課沙龍(14)—漢語重疊式最終章:量詞重疊 🎧我要聽
- S3E23:備課沙龍(13)—以教材為本,談動詞重疊式 🎧我要聽
- S3E22:備課沙龍(12)—從教材出發,看形容詞重疊式 🎧我要聽
- S3E21:職涯發展的關鍵—正確健全的心態 🎧我要聽
- S3E20:備課沙龍(11)—漢語重疊式的分類 🎧我要聽
- S3E19:「語用」大哉問 🎧我要聽
- S3E18:如何學好中文系列(10)—從學習中文的痛苦轉而賴以維生的遊學項目主管(下)(feat.方昕梅老師 )🎧我要聽
- S3E17:如何學好中文系列(10)—從學習中文的痛苦轉而賴以維生的遊學項目主管(上)(feat.方昕梅老師 ) 🎧我要聽
- S3E16:備課沙龍(10)—需要思考一下的「V一下」 🎧我要聽
- S3E15:再談「備課」—別從起點就走偏了 🎧我要聽
- S3E14:備課沙龍(9)—就是A,才... 🎧我要聽
- S3E13:備課沙龍(8)—沒想到「還」這個語法還真複雜! 🎧我要聽
- S3E12:白吃的午餐真的好嗎? 🎧我要聽
- S3E11:語言老師心目中理想的語言老師 🎧我要聽
- S3E10:備課沙龍(7)—寧願/寧可A,不如B 🎧我要聽
- S3E9:備課沙龍(6)—與其A,不如B 🎧我要聽
- S3E8:新手老師成長系列——幼兒老師建立教學底氣的成長之路(下)(feat.伍怡靜老師 ) 🎧我要聽
- S3E7:新手老師成長系列——幼兒老師建立教學底氣的成長之路(上) (feat.伍怡靜老師 ) 🎧我要聽
- S3E6:「基本功」和「行銷」,孰輕孰重? 🎧我要聽
- S3E5:備課沙龍(5)—「把」字句和「被」字句(下) 🎧我要聽
- S3E4:備課沙龍(5)—什麼情境會使用「把」字句(中) 🎧我要聽
- S3E3:備課沙龍(5)—「把」字句的初步認識(上) 🎧我要聽
- S3E2:備課沙龍(4)—「...倒是...,可是...」句型 🎧我要聽
- S3E1:ChatGPT是助力還是阻力? 🎧我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