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現句的「V了」跟「V著」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關於「存現句」

「存現句(Existential Sentences )」探討的研究與文獻非常多,但本篇文章只按教材程度、內容與教學目的為考量,簡單說明一下。

一般語法書對於「存現句」的說明介紹,通常會有下面內容: 「存現句」中文的特殊句式之一,表示人事物存在、出現、消失的句子。結構上有嚴格的規定與要求,一定要包括三部分:前段、中段,後段。

  • 前段句首部分:必須是表示處所的詞語,比如:門口、黑板上、教室裡...等。
  • 中段謂語部分:需含有存在、出現或消失義的動詞,如:有字句、是字句、「V著、V了」...等。
  • 後段賓語部分:大部分是無定的名詞(組),前面常有數量詞語或其他詞語的修飾。

典型結構如下:

【處所詞 + 表存在隱現的動詞 + (修飾成份)名詞】

「存現句」按動詞所具有的語義,又分為兩類:

  • 存在句」:表示事物存在的句子,如句1;在教材中出現的代表為「V著」。
  • 隱現句」:表示事物出現或消失的句子;如句2:;在教材中出現的代表為「V了」。

1

牆上掛著幾幅油畫。

2

昨天,我們班上來了一個新同學。

「存現句」在教材與教學上的問題

「存現句」通常也是初級程度教材中會出現的語法點,比如《當代中文課程》第二冊第七課,還有《時代華語》第二冊第十一課。這兩本教材中「存現句」所教的重點範圍限在姿態動詞(坐、站、蹲、跪...等)這類,對於「存現句」的介紹解釋是“姿態動詞”常搭配時貌助詞“了、著”出現在「存現句」中,用來說明動詞後的名詞存在的狀態。而後面的名詞通常是無定的名詞,動詞除了姿態動詞外,也可以使用非姿態動詞(放、掛、貼、停、擺...等)。所提供的例句,同時包含「V了」跟「V著」,如下:

3

路口已經站了很多人。

4

活動中心前面站著很多外國學生。

5

咖啡店裡面坐著很多來做功課的高中學生。

6

那個展覽館前面是不是站著很多學生?

7

餐廳裡面是不是已經坐著很多客人?

8

今天的新郎,是不是門口站著的那個人?

9

社區的大樓前面站了很多人。

10

冰箱裡面放了媽媽買的花蓮名產。

11

便利商店門口貼著這次活動的海報。

12

朋友寄來的明信片上寫著他旅遊的心情。

由於教材上所解說的只限在結構上的規則以及表層語義,所給的例子也都只是單句,因此老師跟學生的注意力會放在「存現句」的結構順序與要求,但是很少會思考到底為什麼要使用「存現句」?若觀察一下我們在生活上的溝通使用,會發現其實是很少只使用單句的存現句的。

舉句3來說,我們什麼時候會只單說「路口站了很多人」話語就停了呢?後面一定會繼續描述一些情況或說一些內容的。

就句3可以想到的完整情境,可能如下:

13

A:

我剛經過XX路時,那個路口站了很多人是發生了什麼事嗎?(對話體)

B:

是啊,發生了酒駕車禍,一死一傷。

14

“嘭”的一聲巨響,又是一起車禍,只見一地碎片,騎士一動也不動地摔躺在地上。而來來往往的路口站了很多人卻沒有一個人向前查看詢問只是冷眼旁觀一切。(描寫體)

發現沒?不會只有單句「存現句」的,通常都有後續的描述或事件發展。也就是「存現句」應該有它使用與出現在言談話語中的功能。這個才是使用「存現句」的用意。

也由於所給的例句只限於單句,又同時提供「V著」跟「V了」兩類存現句,因此也會造成在單句中比較兩者的不同;這就造成了惡性問題。因為「存現句」的功能在含有上下文的情境才能凸顯,因此在單句中討論差別真的為難師生了。

因此在教這個語法點時,老師需要將「存現句」的上下文大背景帶入,才能讓學生正確也適當地使用「存現句」,也才能清楚區辨「V著」跟「V了」的差別;否則只是造出一句句正確的句子,但是卻不知道在哪個情境用,在什麼時候用,這就失去了語言教學的目的。

「存現句(V了/V著)」的功能是什麼?

目前研究「存現句」的文獻都有共同的結論:存現句多用於人物肖像的刻畫、景物的描寫、環境的介紹、建築的說明等。范方蓮(1963)認為:“存在句與一般動詞謂語句不同,主要出現在描寫的場合,不大出現在一般敘述中。劇本中描寫舞台布景的部分和小說中寫景的部分,這種句子出現的頻率最大,而對話中卻比較少見。

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就指出「存在句(V著)」的表達功能:「主要描寫客觀環境、人物的穿著打扮和姿態,即『存在句』是描寫性,不是敘述性」,如句15、句16 。我認為「隱現句(V了)」也有同樣的功能,如句17跟句18;而句15、句17描寫客觀環境的,句16、句18,描寫人物的穿著打扮的:

15

在這有三扇窗子臨街的房間裡擺著沙發、一個書櫥、一張桌子、幾把椅子,牆邊放著一張床,靠床的角落擺放著洗臉盆, 另外一個角落裡裝著爐子。 牆壁上掛著照片。(高爾基《母親》)

16

隔壁家的小孩,頭上戴著柳條編成的帽圈,上身穿著藍白條文的T恤,下身穿著深藍色的短褲,手拿著小木槍,悄悄地藏在樹後。(網路文章)

17

這是套經過賓館式裝修的多居室大開間的公寓滿鋪了淺色的高絨地毯。房間正中擺了一套三件裝的泰國水牛皮沙發,靠牆擺了幾件紅木多寶格櫃櫥和聚脂酒櫃,上面擺有精美瓷器和一些異形的外國名酒瓶子和一排排嶄新的燙金的外文書籍。(王朔文〈無人喝采〉)

18

雷石柱打扮了一下:頭上戴了一頂瓜殼帽,身上穿了套黑色褲掛,帶了個假“良民證”,裝成個商人模樣兒,褲帶上別了顆小手榴彈,跟隨李有紅,直進了漢家山據點。(馬烽《呂梁英雄傳》)

所以總地來說,「存現句」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描述人、事、物的情況狀態,而且一般來說句首處所部分通常是已知訊息,可以連接前面所說的內容,具有語篇承前的功能;而句後賓語通常會帶有新訊息,能啟動後續的訊息與描述;換句話說,「存現句」基本上有承前啟後的功能,常出現在一個連續的段落篇章中(邱妙津,2014),而不會止於單句的使用。

不過,上述提到的這些「存現句」功能情境,通常不會是初級程度的範圍;但是存現句的教學又出現在初級教材中,因此就考驗老師如何整理出適合初級程度的描寫情境了。

「存在句(V著)」跟「隱現句(V了)」有什麼不同呢?

另外,針對存在句「V著」跟隱現句「V了」,文獻討論得也很多,形式也很複雜,但本篇就只針對教材程度與範圍來區辨。

「存在句(V著)」

側重在描述那時點的靜止狀態,猶如照相機拍下照片那一瞬間的靜止畫面。說話者感受的是一個狀態過程,沒看到狀態的改變。如 句15跟句16的句段中,並沒有改變的軌跡。

「隱現句(V了)」

側重在說明從無到有的改變情況,也就是說話者會感受到兩段過程(動作前後的改變),因此句中常可以發現“改變/比較的軌跡”,如句17的“經過裝修的公寓”可比較裝修前後的差異,與句18的“打扮了一下”也可感受打扮前後的不同。

兩類句子的區辨,除了在上下文的篇章語段找到“改變的軌跡”外,在看不到變化軌跡的句子中,帶有改變情況的「V了」句中,可以加入一些變化的詞語,如“突然、已經、越來越”;而側重表狀態的「V著」則不可。我們以句4、句9來試試看,如下:

4a

*活動中心前面突然站著很多外國學生。

4b

*活動中心前面已經站著很多外國學生。

4c

*活動中心前面站著越來越多外國學生。

9a

社區大樓前面突然站了很多人。

9b

社區大樓前面已經站了很多人。

9c

社區大樓前面站了越來越多人。

針對教材所列的「存現句」該怎麼調整?

這裡將《當代》所提供的6個例子與《時代》的4個例子合起來討論。我們先分析教材中的這10個句子。剔除非「存現句」的句子,第六句「今天的新郎,是不是門口站著的那個人?」第六句是形容詞子句,只是定語的部分是“存現結構”。

而剩下的九句,分成「V了」跟「V著」兩類,上面說了兩者的使用情境與功能是不太一樣的,所以要先分類再教授。另外,「存現句」不會只出現在單句,因此教材的那些句子應該要往上或往下拉大情境才能有正確的教學,也才能讓學生有符合生活使用的學習。

「V了」:

1

路口已經站了很多人。

7

社區的大樓前面站了很多人。

9

冰箱裡面放了媽媽買的花蓮名產。

「V著」:

2

活動中心前面站著很多外國學生。

3

咖啡店裡面坐著很多來做功課的高中學生。

4

那個展覽館前面是不是站著很多學生?

5

餐廳裡面是不是已經坐著很多客人?

9

便利商店門口貼著這次活動的海報。

10

朋友寄來的明信片上寫著他旅遊的心情。

分類後,開始篩選例句;因為教材中的例句是為了這個語法而刻意造出的句子,因此會覺得有些句子很不自然,或者生活使用中根本不會出現,或者很難找到情境。先剔掉不適合的,之後拉出上下文的大背景,再進行教學設計。

像句8「冰箱裡放了媽媽買的花蓮名產」一般說來「V了」後面所接的是無定名詞,若是改成「冰箱裡放了一瓶酒,是誰的?」還比較自然。還有句5「餐廳裡面是不是已經坐著很多客人?」,上面說過「V著」表那時點的靜止狀態,不會有改變的軌跡,因此應該不會跟“已經”搭配出現。

下一步就該思考「V了」跟「V著」教學時的導入情境與方式。

  • V著」 是靜態的描述,比較少能以提問互動的方式進行。可以使用圖片、相片,這些靜態畫面的素材與情境。生活使用情境一般來說都是看到一幅畫/靜態的景物,然後描述所看到的內容情況。

  • V了」 是表經歷改變前後的狀態,因此必須凸顯動作前後的兩階段。可以使用動畫、影片或圖片組的素材與情境。生活使用情境(適合初級使用存現句),常是在平時的環境出現不一樣的人事物,然後有後續情況發展。

參考資料

  • 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
  • 盧俊宏. 2010. 《現代漢語存現句及其次結構》. 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 張昕. 2013.〈試析存現句的語義特征及語用功能〉.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 曹爽. 2013. <“V 著”“V 了”靜態存在句的語境差異及體貌地位>.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邱妙津. 2014. 《漢語存現句-以語料庫為本的分析》. 博士論文. 中正大學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