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可是...」這個句型,到底怎麼用?

「...倒是...,可是...」這個句型是中高級以上的語法,會出現在中高級教材中,像《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第九課。該教材中的說明解釋,以及所提供的例句,造成老師備課教學上的混亂難懂,因此在Podcasat「下課時分」第三季第二集就談了,只是由於結構上跟使用上有點複雜,怕光靠聽的呈現,不容易釐清掌握;因此就有了這篇書面形式的整理。

我們先來看教材上的例句與用法說明:

這裏說「『倒是』前面是重複對方的問題或說法」,也就表示這個句型的使用情境一定是對話當中。我們先用課本中完整對話,來理解這段用法說明:

李平:

你們餓嗎?

美真:

餓倒是不餓,可是可以吃一點東西。

所以,「倒是」前面是重複對方的問題或說法—餓,「倒是」後面是真正的回答—不餓,而且「『倒是』後面」是回應者(B)根據問話者(A)的問題或說法考慮要如何回答,表示肯定或否定都可以。也就是說,美真也可以肯定回答:

  • 倒是餓,可是可以晚點吃,沒問題。

但是這個句子聽起來有點不符合我(們)使用的語感,我認爲若要肯定回答的話,不會使用「...倒是...,可是...」,而是使用「...是...,可是...」:

  • 餓,可是可以晚點吃,沒問題。

也就是說「...倒是...,可是...」這個句型,並不是隨回應者考慮選擇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這個選擇肯否定回答會需要使用不同的句型。另外,教材中的用法說明也並未提到「可是」後所接內容的使用。

總之,現在來做個整理,到底針對問話者(A)的問題或說法,回覆者(B)應該使用「...倒是...,可是...」回應,還是使用「...是...,可是...」回應。這兩個句型,有什麼使用情境上的不同。

當問話者(A)的問題,是單純的是非問句時

也就是A的問題或說法,是看不出問話者本身的意圖的時候,回覆者(B)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肯定回答或否定回答。比如:

A:

(飯點時間)你們餓嗎?

B-1:

倒是不餓,可是可以吃一點東西。

B-2:

餓,可是可以晚一點吃。

  • 否定回答(B-1),則使用「...倒是...,可是...」這個句型。
    「倒是」之後表明自己的情況——不餓,但怕自己的情況跟A的意圖不同(A餓,想吃東西),因此在「可是」之後給予支持A意圖的退讓做法—可以吃一點東西,減緩對立尷尬。

  • 肯定回答(B-2),則使用「...是...,可是...」這個句型。 「是」之後表明自己的情況—餓,但怕自己的情況跟A的意圖不同(A不餓,不想吃東西),因此在「可是」之後給予支持A意圖的退讓做法—可以晚一點吃,減緩對立尷尬。

再個例子,確認一下上述的描述說明。

A:

(週五晚餐後)你想不想去看電影?

B-1:

倒是不想,可是反正沒事可以陪你看。

B-2:

想,可是要明天才能去看,今晚要準備考試。

當問話者(A)的問題或說法,已表達出A的意圖或喜好時

此時,若回覆者(B)想表達跟A有不同的意圖喜好,但對於A的意見部分同意時,可使用「...是...,可是...」。比如:

A:

王小姐好漂亮,她應該很受大家歡迎吧

B:

王小姐漂亮漂亮,可是很難相處。

因爲從A的說明,B清楚感受A對於張小姐的喜好與欣賞,但回覆者(B)跟A是相反的—不欣賞張小姐,因此B會先同意A的部分意見(好漂亮)—在「是」後重複問話者(A)的意見原因(漂亮),然後在「可是」後提出自己的意圖跟喜好—很難相處,以婉轉方式表達跟A的不同意見。

再個例子,確認一下上述的描述說明。

A:

爲什麼不坐公車去?車票不貴啊

B:

車票不貴不貴,可是坐公車太慢了。

《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第九課中,雖然編列的句型是「...倒是...,可是...」,但是後面的五個練習中,只有一個情境「你想不想去看電影?」是屬於「...倒是...,可是...」的回覆情境,剩下四個情境都是「...是...,可是...」的回應情境。會令老師跟學生無所適從,不知重點。

因此,老師們們不管使用哪本教材,在備課教學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確認教材要教的是哪個情境,清楚掌握後,對於教學情境的設計與引導,絕對會有很方向與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