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禮拜前,又有老師問了這組跟「時間」有關的近義詞,所以想來處理一下,看能不能理得清楚一點,下次有人問,就能有個鮮明架構出來;結果卡了十幾天,因為討論的文章很多,看語料都看到到都失去語感了,無法判斷對錯。因此,關於此篇的一些例句,若老師們的語感跟我的不一樣,也歡迎提出,謝謝。
你們覺得這三者,哪個最難處理?
我自己覺得是「剛剛」,為什麼呢?因為不只是大陸、台灣語義用法的差異,就算是台灣人都有不同的語感呢!所以先來處理「剛 」跟「剛才」,之後再來處理麻煩份子。
到底「剛」、「剛才」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從下列幾個角度來看看,他們的異同。
A. 結構部分
1相同部分
「剛」、「剛才」都可以放在動詞前,修飾動詞。如:
我剛吃飽,不好馬上去運動。
我剛才吃了兩碗牛肉麵,現在很飽。
2不同部分
「剛」是時間副詞,只當狀語,也只能放在動詞前。
小張剛來台灣的時候,一句中文也不會說。
「剛才」是時間名詞,可當狀語,位置可以在主語後動詞前、句首、;也可以當主語和定語。如:
你剛才做了什麼夢?=剛才,你做了什麼夢?(主語後、句首)
剛才比現在熱多了。(當主語)
在剛才的會議上,委員看過了閉路電視的片段,認為事態嚴重。(當定語)
B. 語義範疇
- 「剛」指某個動作、事情發生不久,或完成不久;已含說話者對於時間的主觀感受,想表達的是某動作、狀態在不久前已經發生或完成,如句1。
我剛吃飽,不好馬上去運動。(所要指的是“吃飽”這個狀態發生不久)
- 「剛才」指的是說話前不久的那個時間,與“現在”相對,可看作“前天、昨天”同類的時間詞,不含說話者對於時間的主觀感受,如句2。
我剛才吃了兩碗牛肉麵,現在很飽。(所要指的是剛才這個時間發生了什麼事--吃了兩碗牛肉麵)
由於「剛」已含說話者主觀的時間感受,因此不需要也不能再加“就、才”。而「剛才」僅表達客觀時間,不含說話者 主觀的時間感受,因此,可與“就、才”共現。 如:
他剛才就有所懷疑了,只是一直不敢肯定。
他的目光從剛才就一直鎖定在新聞上頭。
剛才才說了你們對靖國神社瞭解,怎麼現在又問起我來了?
我們一直到剛才才知道你是資訊系的。
- 「剛」的句子也可以出現“就”,但這是「剛」的另種語義,表達兩事件發生的時間相隔很短,緊接着發生。前後句,通常後一句帶有“就”。如:
她剛走進教室,上課鐘聲就響了。
王小姐剛說完,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他剛分手沒多久,馬上就跟新來的助理交往起來。
殺人犯剛下火車,就被警察抓住了。
依據上面語義,兩者有以下幾點差異:
1時間點基準不同:

- 「剛」的時間點是以動作與狀態發生或完成為基準,因此,以「剛」表達時並不一定是與說話點同時,可以是過去、未來。有時也可以加上發生的確切時點。如:
你明晚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剛回到家。(“回家”發生點晚於說話點,未來)
我剛吃飽,沒辦法再吃了。(“吃飽”發生點同說話點)
大衛剛搬來的時候,我們都不喜歡他。(“搬來”發生點早於說話點,過去)
前幾天剛聽了首歌,叫做《寂寞在唱歌》,很好聽,推薦。
四年半前,我剛接任校長不久,高醫即接受醫學教育TMAC評鑑。
- 「剛才」的時間點則是以說話當時為基準。以「剛才」表達時一定是與說話點同時,不能是過去,未來時間,故不能加上確切時間詞。如:
你剛才去哪裡?大家都找不到你。(在說話點前不久)
剛才真謝謝你,弄個台階給我下!(在說話點前不久)
2時點或時段:

- 「剛」:所表示的是時點;可以加“的時候/不久/沒多久/時量”拉長表時段;如:
我們剛認識的時候,我並沒有留意到她這方面的天分。
老師剛走不久/沒多久/兩、三分鐘/不到三分鐘。
- 「剛才」則表時段,因此也可搭配進行義“在”或“了+數/時量”的詞語。如:
爸爸剛才在書房看書,現在我就不知道了。
剛才路口發生了一起的車禍,幸好沒人受傷。
由兩詞的問題性質,也可以看出表達時所側重的部分。「剛」的問題多是要馬上做什麼,因此對方必須表達不久前發生或完成;而「剛才」的問題大多是詢問那段時間發生什麼事情。如:@@
3所接動詞性質不同:
- 「剛」:由於表達是基於動作、狀態的發生點與完成點,因此所接的動詞一般來說較短,不可是狀態動詞,通常為光桿動詞或表結果動詞短語,重在表達動作、狀態所發生或完成不久,而非描述事情細節,如:
他剛睡,你明天再打來吧!(光桿動詞)
剛出生的嬰兒的視覺調節能力比較差。(光桿動詞)
弟弟剛寫完功課。(表結果的動詞短語)
我發現早晨剛起床的瞬間是讀書理解力最好的時刻。(表結果的動詞短語)
*我剛喜歡上他。(不可以是“狀態動詞”)
- 「剛才」:由於表達是基於說話點前不久的那個時間,重在表達說話點不久前的時間發生或經歷了什麼事,不是針對動作行為做修飾,因此所接的謂語不會是光桿動詞,通常描述細節比較多,故謂語成份比較長。如:
剛才張教授提到資源回收,有的東西是無法回收的。
你剛才到底喝多少啤酒啊?醉成這樣!
李太太剛才送了一些水果來,說要送我們吃的。
剛才緊繃的神經也為之鬆弛下來,並頓時覺得心曠神怡起來。
那,「剛剛」等於「剛」還是「剛才」?
很多文獻資料將「剛剛」看作「剛」的同類,認為是「剛」的重疊形式,功能用法都一樣。我則認為「剛剛」與「剛才」屬同類,為什麼?
看看上面「 剛才」的句子大部分都能用「剛剛」替換;因此是屬於時間名詞,跟“昨天、昨天”同類的時間詞。如:
我剛剛沒很專心在聽老師上課,所以不要問我。(=剛才,當狀語)
剛剛,庫克想到了一個辦法,還跟三星有關呢!(=剛才,)
請你再把剛剛的話說一次,我沒聽清楚。(定語,修飾名詞)
我剛剛才告訴你別惹他生氣,你就忘了。(不含主觀感受,可加“才”)
她剛剛就來了,沒遲到,別誤會她。(不含主觀感受,可加“就”)
「 剛剛」跟「剛才」有差異嗎?
有,差異只有一點:「 剛剛」能與“就在~”接,而「 剛才」不行。如:
我看著驚惶失措的人群,都不敢相信,就在剛剛,就在幾分鐘之前,我曾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
就在剛剛,馬雲宣布餘額寶不再限額,網友們瞬間沸騰了!
至於也有人提出「剛剛」比「剛才」的時間短,但是找不到證明的例子。
「 剛剛」跟「剛」一樣嗎?
問了一些學生跟朋友,結果也有兩類不同的語感。
你們接受這幾個句子嗎?
我剛剛畢業,沒什麼經驗,有公司用我就很高興了。
對不起,我媽不在家,她剛剛出門去購物了。
博士生剛剛進入研究階段,最需要的是一些資深學者的指導。
有人是接受的,若是如此的話;則「剛剛」則有副詞「剛」的一部分功能。
我自己的語感是不行,也就是「剛剛」不等於「剛」;「剛剛」跟「剛才」一樣都是時間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