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修煉日常】教學魅力不是「演」出來的,而是「磨」出來的!

陳怡靜
2025-09-24

今天在FB看到一篇談論「教學魅力/舞台魅力」的貼文,邊看邊點頭。這位老師歸納了十個教學者身上會閃閃發光的特質,從眼神裡的熱愛、真心希望學生進步,到能靈活拆解卡關點、持續跨界學習等等,每一點都精準到位,讓人看了心有戚戚焉。

她文末的結論也說得特別好:「教學魅力不是一個可以具象化、機械式練習的技術,而是一種內化進舉手投足之間的氣質。」這句話真的寫到我心坎裡了!因為教學現場最怕的就是「假」跟「空」,那種為了表演而表演的「假」跟不知教練重點的「空」,學生一眼就能看穿。

這篇貼文很棒,它清楚地描繪出「有魅力的老師是什麼樣子」,但沒提及最重要的核心,就是:

這些特質,老師們到底是怎麼養成/產出的?

魅力不是天生的,這份光芒背後,一定有著一個積累和修煉的過程。如果我們只看到表面的樣子,卻不了解背後的心法,那教學魅力就永遠只是一個遙遠的目標。

經過一番沉澱與思考,我整理了五個我認為的「修煉心法」。這不只是我個人的心得,也希望能帶給所有熱愛教學的夥伴一些啟發。

心法一:教學魅力,來自一次次的「為難自己」

教學魅力不是天生,是「磨」出來的。

它來自一次次「摸索、嘗試、求好心切」的努力過程。教學魅力不是老師講得爽就好,而是每堂課後,你都在想:學生哪裡卡關了?下次怎麼教更順?這種不斷自我檢視、尋找更好的方式,去「為難自己」的過程,就是魅力累積的起點。它很樸實,沒有捷徑,但卻是所有教學光芒的根源。

心法二:磨練「教學基本功」,讓自信水池滿出來

教學魅力必須要掌握核心價值,一直追求。而這個核心,就是把「教學基本功」練到爐火純青。

當你把一個詞彙、一個語法句型最重要的功能,都研究得透徹,並能設計出大量相關的練習情境與引導問題時,你就不再需要依靠花俏的教具或遊戲來撐場。當你的基本功練得紮實,學生自然就會進步。學生進步了,成就感就會爆棚。這份成就感,就是你自信的來源。當方向對了,積極努力,你的自信水池自然就會越來越滿。

心法三:不只教內容,更要「共處當下」

不少老師認爲,上台就是把語言知識教給學生就好。但是真正有魅力的老師,會意識到教學內容只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媒介),學習過程的「分享交流」才是重點。

他們不會只聚焦在知識傳遞,而是和學生「共處在一個當下」,一起分享交流,透過語言的學習能更了解彼此的喜好、想法與觀念。他們會每分每秒關注學生,一個眼神不對勁,立刻調整步調。他們在乎學生的感受,願意自我揭露,去跟學生建立情感連結,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教學時,可以表情誇大、肢體豐富,甚至要喊要叫也沒關係,因為一切都是真實地投入,要讓學生理解、感受,進而掌握。

心法四:不逃避學生的「為什麼」,而是正面迎戰

教學者最忌諱的,就是「逃避問題」。

當學生問了一個細節,而你選擇用「這個不重要,多說多用就好」來敷衍,這不只是在逃避自己的不足,更是在告訴學生「學這個東西不需要鑽研」。這種不求精進,甚至誤導學生的行為,只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外強中乾」。有魅力的老師,即使當下無法回答,也會誠實地說:「這個問題很好,我回去研究一下再告訴你。」這種真誠,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魅力。

心法五:你的魅力,來自對學生的「在乎」

說了這麼多,其實教學魅力,最終都歸結於一件事情:你有多在乎你的學生?

這份在乎,會驅使你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把基本功練到紮實,去深入研究每一個教學內容的核心。這份在乎,會讓你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去觀察他們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反應。

教學魅力不是表演,而是修煉。

它不是為了「演」出一個厲害的老師,而是為了「活」成一個能真正幫助學生、帶領學生一起成長的教學者。當你真心對待教學,那份發自內心的光芒,學生絕對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