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現句的「V了」跟「V著」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關於「存現句」
「存現句(Existential Sentences )」探討的研究與文獻非常多,但本篇文章只按教材程度、內容與教學目的為考量,簡單說明一下。
一般語法書對於「存現句」的說明介紹,通常會有下面內容: 「存現句」中文的特殊句式之一,表示人事物存在、出現、消失的句子。結構上有嚴格的規定與要求,一定要包括三部分:前段、中段,後段。
- 前段句首部分:必須是表示處所的詞語,比如:門口、黑板上、教室裡...等。
- 中段謂語部分:需含有存在、出現或消失義的動詞,如:有字句、是字句、「V著、V了」...等。
- 後段賓語部分:大部分是無定的名詞(組),前面常有數量詞語或其他詞語的修飾。
典型結構如下:
【處所詞 + 表存在隱現的動詞 + (修飾成份)名詞】
「存現句」按動詞所具有的語義,又分為兩類:
- 「存在句」:表示事物存在的句子,如句1;在教材中出現的代表為「V著」。
- 「隱現句」:表示事物出現或消失的句子;如句2:;在教材中出現的代表為「V了」。
1
2
「存現句」在教材與教學上的問題
「存現句」通常也是初級程度教材中會出現的語法點,比如《當代中文課程》第二冊第七課,還有《時代華語》第二冊第十一課。這兩本教材中「存現句」所教的重點範圍限在姿態動詞(坐、站、蹲、跪...等)這類,對於「存現句」的介紹解釋是“姿態動詞”常搭配時貌助詞“了、著”出現在「存現句」中,用來說明動詞後的名詞存在的狀態。而後面的名詞通常是無定的名詞,動詞除了姿態動詞外,也可以使用非姿態動詞(放、掛、貼、停、擺...等)。所提供的例句,同時包含「V了」跟「V著」,如下: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於教材上所解說的只限在結構上的規則以及表層語義,所給的例子也都只是單句,因此老師跟學生的注意力會放在「存現句」的結構順序與要求,但是很少會思考到底為什麼要使用「存現句」?若觀察一下我們在生活上的溝通使用,會發現其實是很少只使用單句的存現句的。
舉句3來說,我們什麼時候會只單說「路口站了很多人」話語就停了呢?後面一定會繼續描述一些情況或說一些內容的。
就句3可以想到的完整情境,可能如下:
13
14
發現沒?不會只有單句「存現句」的,通常都有後續的描述或事件發展。也就是「存現句」應該有它使用與出現在言談話語中的功能。這個才是使用「存現句」的用意。
也由於所給的例句只限於單句,又同時提供「V著」跟「V了」兩類存現句,因此也會造成在單句中比較兩者的不同;這就造成了惡性問題。因為「存現句」的功能在含有上下文的情境才能凸顯,因此在單句中討論差別真的為難師生了。
因此在教這個語法點時,老師需要將「存現句」的上下文大背景帶入,才能讓學生正確也適當地使用「存現句」,也才能清楚區辨「V著」跟「V了」的差別;否則只是造出一句句正確的句子,但是卻不知道在哪個情境用,在什麼時候用,這就失去了語言教學的目的。
「存現句(V了/V著)」的功能是什麼?
目前研究「存現句」的文獻都有共同的結論:存現句多用於人物肖像的刻畫、景物的描寫、環境的介紹、建築的說明等。范方蓮(1963)認為:“存在句與一般動詞謂語句不同,主要出現在描寫的場合,不大出現在一般敘述中。劇本中描寫舞台布景的部分和小說中寫景的部分,這種句子出現的頻率最大,而對話中卻比較少見。
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就指出「存在句(V著)」的表達功能:「主要描寫客觀環境、人物的穿著打扮和姿態,即『存在句』是描寫性,不是敘述性」,如句15、句16 。我認為「隱現句(V了)」也有同樣的功能,如句17跟句18;而句15、句17描寫客觀環境的,句16、句18,描寫人物的穿著打扮的:
15
16
17
18
所以總地來說,「存現句」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描述人、事、物的情況狀態,而且一般來說句首處所部分通常是已知訊息,可以連接前面所說的內容,具有語篇承前的功能;而句後賓語通常會帶有新訊息,能啟動後續的訊息與描述;換句話說,「存現句」基本上有承前啟後的功能,常出現在一個連續的段落篇章中(邱妙津,2014),而不會止於單句的使用。
不過,上述提到的這些「存現句」功能情境,通常不會是初級程度的範圍;但是存現句的教學又出現在初級教材中,因此就考驗老師如何整理出適合初級程度的描寫情境了。
「存在句(V著)」跟「隱現句(V了)」有什麼不同呢?
另外,針對存在句「V著」跟隱現句「V了」,文獻討論得也很多,形式也很複雜,但本篇就只針對教材程度與範圍來區辨。
「存在句(V著)」
側重在描述那時點的靜止狀態,猶如照相機拍下照片那一瞬間的靜止畫面。說話者感受的是一個狀態過程,沒看到狀態的改變。如 句15跟句16的句段中,並沒有改變的軌跡。
「隱現句(V了)」
側重在說明從無到有的改變情況,也就是說話者會感受到兩段過程(動作前後的改變),因此句中常可以發現“改變/比較的軌跡”,如句17的“經過裝修的公寓”可比較裝修前後的差異,與句18的“打扮了一下”也可感受打扮前後的不同。
兩類句子的區辨,除了在上下文的篇章語段找到“改變的軌跡”外,在看不到變化軌跡的句子中,帶有改變情況的「V了」句中,可以加入一些變化的詞語,如“突然、已經、越來越”;而側重表狀態的「V著」則不可。我們以句4、句9來試試看,如下:
4a
4b
4c
9a
9b
9c
針對教材所列的「存現句」該怎麼調整?
這裡將《當代》所提供的6個例子與《時代》的4個例子合起來討論。我們先分析教材中的這10個句子。剔除非「存現句」的句子,第六句「今天的新郎,是不是門口站著的那個人?」第六句是形容詞子句,只是定語的部分是“存現結構”。
而剩下的九句,分成「V了」跟「V著」兩類,上面說了兩者的使用情境與功能是不太一樣的,所以要先分類再教授。另外,「存現句」不會只出現在單句,因此教材的那些句子應該要往上或往下拉大情境才能有正確的教學,也才能讓學生有符合生活使用的學習。
「V了」:
1
7
9
「V著」:
2
3
4
5
9
10
分類後,開始篩選例句;因為教材中的例句是為了這個語法而刻意造出的句子,因此會覺得有些句子很不自然,或者生活使用中根本不會出現,或者很難找到情境。先剔掉不適合的,之後拉出上下文的大背景,再進行教學設計。
像句8「冰箱裡放了媽媽買的花蓮名產」一般說來「V了」後面所接的是無定名詞,若是改成「冰箱裡放了一瓶酒,是誰的?」還比較自然。還有句5「餐廳裡面是不是已經坐著很多客人?」,上面說過「V著」表那時點的靜止狀態,不會有改變的軌跡,因此應該不會跟“已經”搭配出現。
下一步就該思考「V了」跟「V著」教學時的導入情境與方式。
「V著」 是靜態的描述,比較少能以提問互動的方式進行。可以使用圖片、相片,這些靜態畫面的素材與情境。生活使用情境一般來說都是看到一幅畫/靜態的景物,然後描述所看到的內容情況。
「V了」 是表經歷改變前後的狀態,因此必須凸顯動作前後的兩階段。可以使用動畫、影片或圖片組的素材與情境。生活使用情境(適合初級使用存現句),常是在平時的環境出現不一樣的人事物,然後有後續情況發展。
◎參考資料:
- 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
- 盧俊宏. 2010. 《現代漢語存現句及其次結構》. 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 張昕. 2013.〈試析存現句的語義特征及語用功能〉.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 曹爽. 2013. <“V 著”“V 了”靜態存在句的語境差異及體貌地位>.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邱妙津. 2014. 《漢語存現句-以語料庫為本的分析》. 博士論文. 中正大學語言研究所.